庐州看戏之《小乔初嫁》:史与戏
演出时间:2014年4月28日
演出地点:安徽大剧院
演出单位:安徽省黄梅戏剧院
这些天,合肥下起了雨,淅淅沥沥得有了淮南的感觉。一入阴天,安大的“青砖灰瓦”遂只剩了黑白。于是,我便豁然明白了余光中先生笔下那氤氲着冷雨的“黑白片”,明白了那从头到尾湿漉漉的中国历史。想起了前几日看过的黄梅戏《小乔初嫁》,这部戏便是关于历史的,纵然赤壁的历史总是火辣辣的,但由于多了这么一个小乔,于是便有了江南的味道。
其实想来,给《小乔初嫁》冠一个“历史剧”的名头似乎有点不切当,因为它的由来既不感谢陈寿,也不归功于罗贯中,而是得益于苏东坡“大江东去”的抒怀。不过又细想来,这里与东坡也是颇有不同的,当东坡将史敷演成为诗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公瑾,而当《小乔初嫁》将诗敷演成为戏,我们看到的却是大义凛然的小乔。所以,徘徊在史、诗、戏之间的时候,我们忘却了诗,心底里剩下的,是一个不一样的史与一个不一样的戏,两者相加,应该还是史剧。然而,《小乔初嫁》与诗不同,也与史不同,因为当我们回归到小乔的视角来观看赤壁之战,我们感到了如钱穆先生《国史大纲》中一直期待的“温情与敬意”——历史大概就是如此,当我们用记忆将其打捞,总有许多余思,这便应是历史的精华,或者纵非历史的精华,也至少是历史的沉淀,因为这份沉淀中拥有的是如戏般的挣扎与思考——郭启宏说,这便是历史的神韵,当代史剧所要追求的正是“传神”,传神是形式,也是目的。
|